点击数: 112021-06-02 10:42:00
10月16日上午,今年刚刚50出头的李先生在市十医院心脏导管室接受了国内首例二代冷冻球囊房颤消融术。手术由十院心内科主任、世界华人心血管协会秘书长徐亚伟教授主刀,短短90分钟时间,位于肺静脉上“篡权乱政”的异位起搏点就被二代冷冻球囊筑起的“电堤坝”隔离开,干扰心脏正常搏动的异常电信号被彻底隔绝,频繁发作的房颤自此偃旗息鼓。
伪司令部作祟,极易诱发中风
此番在十院接受手术的李先生,受房颤困扰已经多年。虽说相比心梗等心脏急症,房颤不会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但从长期来看,其危害还是相当严重的。
“房颤发作实在太难受了,每次都感觉心脏就快从身体里跳出来了……”李先生一边描述一边比划,房颤发作时的痛苦溢于言表。然而这些只是他能够感受到的症状,在此之下更有涌动的暗流——由于心房颤动造成的血液湍流,有可能“激活”血液中的血小板,进而导致微小血栓的生成,这些血栓要是虽血液循环进入颅内,有可能成为脑梗的诱发因素。正所谓“病在心、伤在脑”。
正常情况下,人的心脏只听命于一个司令部——窦房结。窦房结释放出的电信号,通过房室结、房室束、浦肯野氏纤维网的传导,将信号按照时间次序传遍整个心脏,从而指挥心房、心室一前一后有规律地搏动。但是,如果在窦房结之外出现了一个“伪司令部”,后果就严重了,房颤就是因此而产生的。
临床研究显示,90%的房颤来源于与左心房相连的四支肺静脉的异位电活动。只要能设法切断肺静脉与左心房电活动的联系,心脏就有机会能“改邪归正”,最终变回正常的心脏,房颤即会消失。
传统射频消融,疼痛难以抵挡
切断肺静脉与左心房电活动联系,传统的手段是使用射频热能行环肺静脉电隔离术。使用的是射频直导管,在心房与肺静脉交界区,产生类似于电焊样的一个个损伤点,集点成线,最终形成包绕两侧肺静脉的大环。这样便能隔绝肺静脉与左心房的电联系,但肺静脉的血流仍照样能顺畅地流入左心房内。
传统方法主要有两方面的缺陷:一是使用射频热能,容易导致疼痛;二是因为使用的是直导管,要集点成线,一次消融只能产生一个点的损伤,因而效率相对较低。
二代冷冻球囊,效率提高一倍
冷冻球囊与射频直导管相比,后者象是战场上的步枪,一次只能消灭一个敌人;而前者则是一个“集束冷弹”,每一次的放电,都可消灭整个战场上约四分之一的敌人,因而效率大大提高了,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目前,冷冻球囊目前已发展到了第二代。第一代球囊,冷冻的发放区仅局限于球囊的中心“赤道区”。而第二代球囊,则整个球囊都可以发放均匀的冷冻效应,因而可以真正实现一次放电,即完成整支肺静脉的电隔离。
使用二代球囊,手术时间可望缩短至1个小时至1个半小时以内。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手术的效率及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