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 22021-06-16 13:50:59
作为我院神经外科的品牌学术交流项目——第三届东方神经重症论坛于12月16日~18日成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各级医疗机构从事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神经内科、神经介入等相关专业的医务人员济济一堂,共襄由知名神经重症专家——我院神经外科主任高亮教授主持的学术盛筵。本次论坛注册参会人数达七百余人,上海报业集团海上名医栏目组对为期三天的大会作了全程直播,在线收看人数累计超过七千人次,这一切都标志着十院神经外科与神经重症专业的影响力得到了业界同仁的广泛认可。
李济宇副院长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充分肯定了神经外科三年来的突破性发展;国内神经外科与神经重症救治领域的泰斗巨擘亦作了主旨发言——周建新教授、胡锦教授、江基尧教授、席修明会长、张建宁主任委员、周定标前主任委员,对我国神经重症救治事业的发展作了回顾并提出展望,对第三届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诸位专家充分肯定了论坛对神经重症救治理论的普及与实践技能的进步所起的重要推动作用。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前主任委员、德高望重的神经外科专家、北京301医院周定标教授作了题为“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手术和血管内干预”的演讲;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院长、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张建宁教授,作了题为“脑创伤后脑源性微粒的研究”之演讲;中国医师协会危重症分会会长、北京复兴医院院长席修明教授作了题为“重症医学和精准医学”的演讲;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会长凌峰教授声情并茂地与大家分享了“我的医生成长之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毛颖教授介绍了“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指征、时机、技巧和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国际神经创伤协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江基尧教授对“第四版美国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指南”作了深入解读;亚太危重症协会主席、北京协和医院ICU主任杜斌教授介绍了“神经重症病人的容量治疗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有何不同?”;天津武警脑科医院院长、中国神经创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张赛教授介绍了“重型颅脑外伤的监测和治疗进展”;北京宣武医院神经内科ICU主任、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副所长宿英英教授就“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治疗后神经功能恶化:机制和处理”的经验作了阐述。本次论坛共同主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副院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重症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周建新教授着重介绍了“复杂脑手术围手术期监测和处理”;另一位共同主席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重症协作组副组长胡锦教授结合临床解读了“2016美国抗凝药物使用患者脑出血后临床救治指南”;本次论坛主席、我院神经外科主任、同济十院医疗集团神经外科联盟主席高亮教授分享了“神经外科和重症医学原则相结合治疗神经危重症患者”的丰富经验。
在各专题分论坛上,各路专家分别聚焦重型脑外伤、重症脑血管病、复杂脑肿瘤等领域神经重症患者的诊断、监测和治疗中的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和分析,对脏器功能支持,感染、癫痫等并发症的防治,神经重症患者的预后判断等话题展开了充分讨论,并解读了三个最新的神外相关指南,分享了颅脑外伤的康复治疗、言语功能障碍TMS精准康复及运动障碍精准康复,神经重症加速康复等内容,论坛总共完成了包括四个神经康复专题在内的48个专题讲座。精心准备的议题涵盖了神经重症理论培训与临床实践两大领域,演讲精彩、讨论热烈,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
会议过程中,参会者还共同见证了温情一刻——由高亮教授主刀救治的来自北京的58岁重症脑外伤患者黄平及其夫人李晓玫来到主席台前,向高亮教授和众多医务人员表达了感激之情,回顾了在医护人员的悉心治疗与护理下、在家属的不离不弃下共同走过的漫长的八年康复之路——从入院时GCS评分3分,到现在能自由走动、能与大家“谈笑风生”,康复成效令在场所有人都倍感振奋。
自2013年底起,十院神经外科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实现了跨跃式发展。据悉,由神经外科筹建的符合国际一流标准的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即将投入使用,NICU设26张病床,全身移动CT、ICP监测、床旁脑电图、TCD、脑组织氧监测等设备一应俱全。相信在院部的全力支持、在神经外科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以神经重症救治为抓手、以品牌学术交流项目——东方神经重症论坛为依托,十院神经外科必将成为医院转型发展、培育临床发展能力的强大能力,必将铸就新的辉煌。